全球金融危机中,资金如在黑暗中摸索,哪里安全?作为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投资品--股市、房产、艺术品,现在唯有艺术品跌幅不明显,未来预期也不太确定。
那么艺术品能不能成为资金“避风港”呢? 有人算了笔账,一年来投资股市亏了百分之八十,投资房产高位吃套,而买艺术品好像并没有下跌,买对了的似乎还涨了些。
其实,目前艺术品一级二级市场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只是因为处于经济最末端,影响不太明显、迅速而已,况且画廊为了维护签约艺术家身价,一般不会公开跌价。
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画廊都感到生意难做,销量大幅缩减的不少,画廊裁员甚至关门也不是新鲜事了;拍卖市场近期成交率也明显下降,近年炒作最厉害的中国当代艺术估价调整幅度最大,达到三分之一;近期纽约苏富比临时撤拍了一幅毕加索名作,就是因为担心因金融危机而流拍,与此同时,北京一家大拍卖公司也临时撤掉了所有当代艺术拍品。
为了"御寒",许多画廊调整方向,重心有所转移。
笔者前些天在北京798艺术区看到,几乎所有的画廊都主推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上海的一些画廊也开始加大年轻艺术家和低价位艺术品的经营比重。
前期最热门的数十位当代艺术家价位已经过高,市场不得不在低价品种里寻找潜力,据某个参加了今秋东南亚多个艺博会的画廊主反映,成熟地区的藏家目前心理价位普遍在四十万元以下。
传统艺术品如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经受过前些年飙升后,这些年调整得比较充分,藏家也相对成熟,今年以来没有太大跌势,成交也相对平稳,部分资金可能在传统艺术品里寻求安全感。
但整体艺术品市场肯定跟着大的经济氛围走,未来一两年内再要起大的行情恐怕不现实。
一位篆刻界人士表示,在日本,人们会排队请名家刻印,说明艺术品市场成熟地区人们是把艺术品当消费品的。
所谓的刚性需求,买艺术品是拿来装饰家庭、节庆送礼、生意往来、文人赏玩的,并非当作投资品种。
只有把艺术品真正当作消费品,产生刚性需求的时候,艺术品市场才会真正见底反弹。
毕竟在国内大城市里拥有一件艺术品的家庭比例,恐怕跟不拥有股票账户的家庭比例差不多,因此消费需求潜力无穷,但最近几年行情只怕还是以逐步调整为主。
(本文已被浏览 1441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eafa02fa112763436b2cb389ed35a9d2_40095.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