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紫砂本体语言是如何形成的? 2017-12-03

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紫砂本体语言是如何形成的?      紫砂本体语言的形成源于其自身条件:     一、材质因素。
这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紫砂泥的可塑性好,形制如意,再复杂的东西皆可做,经过反复制作和特有处理可产生其他陶瓷没有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由于它的可塑性和镶接成型方法,多年来又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具及制作语言的定格,而且这些工具及制作模式适应了紫砂的独特泥性。
      二、实用因素。
紫砂的主要品种壶类,是人们所需要的日用品,因为使用功能非常讲究,设计制作中必定要考虑其实用性,必须符合人们的习惯审美需要,且存在一定限制。
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习惯。
      三、借鉴因素。
紫砂是逐步从日用陶瓷中分门立派出来的,它借鉴了其他工艺美术的一些形式和手法,如古陶器、青铜器、瓷器的一些造型及玉器、红木器的一些处理手法,吸收了它们的一些长处,故它们之间有些审美联系,如玉石器、浑朴、圆润、简练等。
      四、传承因素。
历史上的紫砂生产多为作坊形式,因而一般为父传子、师传徒,除少量的文人参与和文人交往,大部分文化层次受限,相传的只是一套相同的基本手法和理念,故制作方式形成一定规律,并逐步完善,越积越厚。
      五、创作因素。
基于以上多种因素,历史上紫砂虽然时有创新,但大部分处于一种相对重复和类似的状态,同样品种多个时代做,后人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也正是此原因,历史上产生了一批几乎完美的经典作品,许多的重复和修正,语言特征愈来愈明显。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地方历史、风俗习惯等。
    以上就是紫砂壶信息网整理的关于“紫砂本体语言是如何形成的?”的相关介绍。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紫砂知识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c82f27d6c234188d9c59bea1127ec324_3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