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紫砂陶---龙 2018-02-07

  艾煊(1922~2005)安徽舒城人,中国著名作家。
有报告文学集《朝鲜五十天》,散文集《碧螺春汛》、《艾煊散文集》,长篇小说《乡关何处》、《山雨欲来》等。
  陶都,三面环山,东临太湖。
山,不但轮廓秀丽,而且色彩缤纷。
那些白的、紫的、绿的、彩色的山群环绕着鼎蜀镇,像是陶都的五彩花环。
  碧清透明的汤渡河,安安静静地从陶都七里街的街中心直穿过去。
使人感到,这不是河,倒像是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
沿河两岸,是工厂、商店、学校,古老的龙窑,和新式的倒焰窑。
  一道一道又联拱和单孔的石拱桥,把两岸紧紧联牢。
  河岸边,街道两边,有许多火红色的小山岗。
龙窑,就建筑在这些山岗上。
龙窑,是我国古代陶业工人的非凡创造,两百多尺长,很像是一条昂头摆尾蹲在河边饮水的巨龙。
龙头,向几十尺的高岗上昂起;龙尾,一直摇摆到地平线上。
龙背上光闪闪的碧绿的琉璃瓦,恰似替它披上了辉煌灿烂的鳞甲。
白天,它举起头来向青天喷出奶白色的轻雾;入夜,龙身上的无数鳞片中闪射出耀眼、透明的金光,好似几十条火龙披着红焰在夜空中飞腾起舞。
  汤渡河上,船只整日整夜来来往往,拖轮、赤膊船、五樯帆船,把五色陶土带进市区来;再把那些精美的工艺品,送到全国各地,甚至远涉重洋,远销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去。
  河两岸,到处晾晒着陶器的土坯,有日常民用的砂锅、碗,腌菜甏,也有外销的大龙缸,有传统的紫砂壶,还有近几年来新创制的化工用品。
摆在地上的这些泥坯件,它们暂时还黯然无光,叶还经不起轻微的碰击。
但,一入龙窑,一经炉火的锻炼,它们就会成为色彩鲜妍的餐具,就会成为削铁如泥的车刀,就会成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就会成为耐酸耐温的化工厂的机器和管道。
  鼎蜀,这个工艺城市,给全国各地人民,提供了许多实用与美结合得那么和谐一致的工艺品。
这里的劳动者,也时常把实用与美一致的审美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
许多房子的墙,是用报废的缸甏垒起来的,一层层,一节节,像竹节的艺术变形,墙面上还闪发釉光。
窗户,就利用那些陶瓷管道的天然圆洞垒成。
有时,几根小的管道,还可以堆砌成不同的窗形,像留园、拙政园内那些美丽复杂的窗花。
许多人家的家前屋后,是用缸甏代替木槿、竹笆做成的篱垣。
篱墙头上,排列着各色各样的釉钵。
人们就在这些报废的釉钵里种菜养花,用红苋、韭、蒜、石莲、月季和金橘,使墙头一年四季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气。
  市郊,青龙、黄龙两山对望,已经挖成了许许多多绝壁悬崖和碧清的深水潭。
但,这两座宝山,还是那么高,那么丰富,它蕴藏着无限量泥色美丽的陶土:乌泥、黄泥、紫泥、绿泥、红棕泥。
又的泥色美丽,又的硬如金铁,又的软如胶泥,又的荧光闪亮,又的像丝绵样牵起纹路。
鼎蜀,到处是龙。
汤渡河,像条银白色生气蓬勃的游龙。
青、黄两山,像两条在一起和睦相处了千万年、友谊很深的卧龙。
入夜,几十座龙窑,更使市区变成了热情的炼陶火龙飞翔起舞的世界。
 (本文已被浏览 1968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c300e53137a0c03a0f734ab0f464c1ff_4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