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青』、『石黄』——坭中极品                         潘持平    紫砂坭号称“五色土”,有紫坭、红坭、青坭、红棕坭、本山绿坭四种主要矿土。
并可用天然矿土配制成多种坭色。
但从未见开采到墨绿色的矿土。
因此,所谓“五色土”,是泛指色彩,代表坭色丰富,而不是绝对数目。
    在紫坭中,自古至尽以天青坭为最。
什么是天青坭?现在有两种说法。
一说雨过天青色,称为天青,青中泛蓝。
瓷器类的天青色既为此色。
而紫砂坭中的天青,与陶器迥异。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中记述:“天青坭出蠡墅陶之黯肝色。
”是说经焙烧手的颜色像深猪肝色。
为什么把这种矿土叫做天青坭,探究依据,一、天青,染色名。
深黑而微红的颜色;所谓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辞源》371页)。
二、前人因这种坭与天青染料相似,习惯称之。
据说丁山大水潭,原本是开采紫砂坭的宕口,天青坭既产于此。
后来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的水潭。
最近政府为民办实事,开发整修大水潭成公园,潭边立长乐陶庄制作的大型紫砂塑像——始陶异僧和紫砂壁画,供市民休闲和了解旧时窑场的概况。
   在紫砂行业内,长期以来习惯把紫坭称为青坭。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仍是如此。
1932年出刊的《宜兴陶器概要》中记述:“宜兴陶器,大体可分为紫砂粗砂两种。
而在产地内部则可分为六种,试分述于后。
第一类,青坭业(紫砂业)一、青坭业之业地蜀山、潜洛、上岸;二、原料产地:青龙山、朝庄山、银墅山;三、坭料名称:青坭(一名紫砂)、绿坭(又名潭砂坭)、大红坭……”此处青龙山有误,应为黄龙山。
上岸即今紫砂村、朝庄即今赵庄、银墅即今任墅。
之所以引述上段文字,是为印证在紫砂业内一直都把紫砂坭称为青坭。
而天青坭则是紫坭中最好的坭,经过焙烧后的颜色深沉、和润、典雅。
具体实物可见许四海收藏的“大亨掇只壶”。
旧时紫砂业者用坭都考虑成本,一般的紫砂壶所使用的坭料,都是普通的紫砂坭。
而花盆类则更差一些,既要成本低,又要收缩率小,用的坭料俗称中坭或红棕坭。
为了达到视觉美感,就在坯件表面粉刷红坭或本山绿坭,术语叫化妆土,较大容量的普通茶壶也是如此。
真正的天青坭,因原料稀少,非高手不用,非精品不做。
    因为天青坭稀缺,上世纪七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以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坭再现。
由此出现了拼紫坭。
但终因基矿、配方及量产等因素,未能如愿。
但偶尔也曾出效果,只是较少。
应该相信,如果精选基坭,合理配制,掌握火候,还是能达到天青色效果的。
    现在有些宣传,作品言必天青,什么上祖流传,珍藏几十年,就未免夸大其词了。
    石黄,是红坭发色的主心骨。
在紫砂业界,长期以来统称红坭,在历史文献的记述中,也有称为朱坭的。
只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砂这个名词开始广泛使用。
据我了解,始起于台湾的一些业者、收藏爱好者对红坭产品,按色泽来细分,把颜色艳丽的称为朱坭,一般的称为红坭。
由于不甚明了,以致把一些紫坭欠火候的,用普通紫坭制作的产品也纳入红坭。
当然这是误会了。
   《阳羡茗壶系》记述:“嫩坭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石黄坭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调之乃变朱砂色。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选材篇,加了一个黄字,称为嫩黄坭。
自此以后的记载均相沿袭。
顾景舟先生在一九八0年四月的备课笔记中讲述:“红坭,蕴藏在嫩坭的底层(俗称石黄又称朱砂坭),产地在西山前(即任墅)赵庄嫩坭矿的下层。
红坭的定义:片状结构,不溶于水。
”嫩坭,有些粗陶产品的原料中也添加,取其粘性和发色,因而被周高起叫做丞弼。
上世纪八十年代,顾景舟先生上下班,途经合新厂摊坭场。
夏日,在烈日暴晒、倾盆大雨过后,他就到嫩坭摊场拣红坭,累积两桶(此时红坭矿源已稀少)。
以前,陶制产品花鸟上色,凡红色必定用石黄研磨、用笔蘸之着色。
    紫砂工艺厂陈列室原藏有俞国良制红传炉壶、色泽艳丽而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公认的上好极品红坭。
而与俞国良同时期的其他紫砂艺人的作品,都无这种上佳坭色。
究其原因,抗战前,宜兴县县长钟竟成,要做一批红坭茶壶送人,选中名家俞国良制作,而坭料有钟安排坭坊炼制,所以俞国良有缘得此优质红坭,钟所需茶壶,皆钤“钟竟成赠”方章,有掇球、仿鼓、线元、传胪等款式,余坭悉数归俞国良所有。
而同期其他艺人,做壶为养家糊口,不可能出高价去选购优质坭。
而所谓优质红坭,就是石黄含量多的红坭。
    近年来,又盛传石黄再现。
书刊杂志,口头传播,不乏声势。
此石黄是指一种外壳黑褐色硬如铁,包裹一种和煮熟蛋黄十分相象的矿物。
因其形色如蛋黄,就把它称为石黄。
一九八二年,我就此请教顾景舟先生,顾老指出,这叫“烟瘪只”,缘何得此名?以前年长之人,喜抽黄烟,用一皮袋装烟丝,需抽烟时从袋内捻出少许,按捺在烟筒头内,点火即抽。
随时把袋口收紧,以免散落。
烟丝含油,经长期触摸,皮袋就黑不溜秋。
二者十分相像,就把这个矿物叫“烟瘪只”,因为含铁量很高,经高温就呈黑色,旧时开采红坭,视其为废料,丢弃一边。
至今,红坭矿土已久未见,正宗的矿藏或淹没,或尚未发现,但愿有朝一日,重现天日。
无论是天青坭还是老红坭,优质的坭料,还需恰到好处的窑温和气氛,方显英雄本色。
而窑温以临界为最佳。
如许四海镇馆之宝“大亨掇只壶”,壶身有二个不易察觉的小气泡,可见已达窑温极限。
若再高一点,小气泡将成为大气泡,此壶就成了废品;若窑温不够,颜色就不会这么漂亮。
所以窑场上叫“火里求财。
”    就我所学所知,提出以上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
(本文已被浏览 7258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c020044651a159fa95c61d48d2fba5d9_38596.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