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史俊棠:独步天下的宜兴紫砂陶
中国是陶的古国,也是茶的故乡。
宜兴紫砂器在茶、陶文化相依相宜中,丰厚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传承了传统工艺思想。
人们对紫砂陶器的认知,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不断加深。
“世间茶具堪为首”的赞语,一直延续至今。
早期的茶文化史料称紫砂壶为“瓯注”、“注”、“宜兴罐”、“砂罐”、“荆溪壶”、“瓦壶”、“宜壶”、“阳羡茗壶”、“宜兴砂壶”等均指今天人们所说的宜兴紫砂壶。
几百年来,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涵盖了多个方面,特别是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和介入,那种追求“清赏雅玩”的体现,可以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精神,而这种陶瓷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在世界陶瓷文化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宜兴紫砂的本源
[茶文化的选择性]
茶,唐代以前是药、是食,到唐以后为饮料,饮茶利于人的健康。
陆羽的《茶经》问世后,品茶不仅有了益人身体的物质功能,而且有了愉悦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之价值。
到明代勃兴的宜兴紫砂壶,不仅有“宜茶”的器用价值,而且有了“宜玩”、“宜赏”的精神文化价值。
于是,作为“茶之器”的紫砂壶,其“道”不仅不是“大而无当的抽象存在”,反而具有丰富而具体的内涵,这正是紫砂壶的“益人之道”——宜于茶以养生,宜于玩以养心,宜于赏以养神,到了今天,更有了艺于藏的价值。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演变的茶具,其文化内涵来之两个基本点。
一来之茶事文化与茶具功能性的统一、和合,二来自茶事的主体茶人和茶具制作人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的贯通、融合。
由此构成茶具文化,也是紫砂文化的本源。
在长期的实践中,制作者们不仅掌握了紫砂壶造型的技巧,而且对于紫砂泥的泥性和特色有了深入的把握。
所以在现实的创作中,它们利用红、黄、绿、紫、黑等多种色彩的紫砂“五色土”,采用传统手工粉、描、嵌、贴等工艺技巧,来展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志趣,这些表现在壶的外观上,便成为生动活泼的艺术装饰。
同时它们还将玉器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青铜文化、金石文化等民族文化融入,成为紫砂壶创作的主题,并采用传统的雕刻、书法、水墨画、山水画等技法应用到壶的制作当中,通过紫砂壶的“形”构成欣赏时的“境”或“意”,进而由其“象”扩展至无限的想象和境界。
这种由实及虚、由近而远的艺术魅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和生发。
宜兴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在江苏最南端,与浙江毗邻,其陶土资源储量丰富。
远古时期宜兴以南是广阔坳陷的滨海湖泊区,气候炎热,氧化作用很强,质地细腻的黏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到湖盆底部,夹杂在砂岩、砂页岩和煤系地层中,形成宜兴陶土的色泽丰富、可塑性好、收缩率小、透气性强等明显特色,为宜兴独有,世界唯一。
因此,用它制作的紫砂器,成为陶艺百花苑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这是上苍对宜兴的厚爱。
在7300多年的宜兴陶瓷史上,勤劳智慧的宜兴陶工,紫砂陶制作一直秉承手工技艺,也就是业界所称的“拍打镶接”法,这种技法在世界制陶史上独一无二,因此在2006年5月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宜兴紫砂”荣获国家证明商标,2013年12月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文化紫砂的展望
[ 宜兴紫砂的概念]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茶人、文人与茶文化,文人、艺人与紫砂壶艺,构成了“紫砂文化”的无限丰富性。
她的无限又在有限之中。
2006年以“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为核心文化内涵的紫砂文化列入了中国国家“非遗”名录,使其从地方民间传统文化上升为“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受到《非遗法》的保护。
因此,紫砂文化是“茶人与茶文化,文人、艺人与壶艺”无限丰富性的集合,属于最具个性特质的茶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文化紫砂的概念是从何而来的,大概是从紫砂壶艺的文化性来提出的,“文化紫砂”之意,即是“文化浸润着宜兴紫砂器”。
[宜兴紫砂的传承创新]
宜兴紫砂壶被称为“世间茶具堪为首”,登上茶器宝座的紫砂壶,从北宋起始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形制的改变,大致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为文人服务、为书房雅玩服务的“文人壶”,一个是面向大众日常泡茶服务的日用壶。
前者的形制“圆不一相,方非一式”,至今其创作空间无穷无尽;后者的形制则传承传统之器,一直受大众喜爱。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紫砂的传承与创新在坚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内容里需把握两个基点,一是做好紫砂历史的挖掘、文脉的梳理、数据库的建立、遗址的保护、人才的培养。
二是把满足人们的饮茶方式作为创新的主题,在牢牢把所握传统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彰显时代特色。
[宜兴紫砂未来思考]
我们今天来传承紫砂文化,弘扬文化紫砂,绝不是“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千年紫砂,历经宋、明、清、民国、新中国至改革开放,今天的宜兴紫砂,已站在了历史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百业兴旺,国富民强,宜兴紫砂的市场需求旺盛,而文化的繁荣,让宜兴紫砂登上了时代高峰。
一个高度,一个高峰,这对宜兴紫砂来说是件好事,但“高处不胜寒”,往后怎么走?是行业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是坚持不断探索紫砂行业的机制创新,尊重艺人的的个性化创作生产,但应逐渐探索目前的分散经营为公司(合作社)加艺人创品牌的经营模式,在富民紫砂、文化紫砂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诚信紫砂。
让千年紫砂在国内不断增加影响的同时,能走出国门,为世界所了解并乐于接受。
二是坚持用文化引领紫砂业的发展。
注重理论研究,文字积累,影像播放,既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积极融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宜兴紫砂紧随文化繁荣而繁荣,让市场认可,让消费者认同,使抽象的文化变成了具象的产品,不断壮大紫砂经济。
三是坚持人才培养,要着力紫砂技艺队伍的建设,要发现和培养紫砂领军人物。
让他们在传承发展上坚守,在创新发展上突破。
四是坚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内大力推介弘扬紫砂文化艺术的同时,鼓励紫砂艺人们抓住“一带一路”之锲机和其他各种机会,走出国门,既展示中国特有的紫砂艺术风采,又学习世界上其他艺术的长处,为更好地传承创新宜兴紫砂而充实知识。
我们这次到英国来,到大英博物馆搞展览,到伦敦大学搞交流,就是这样一种出发点。
五是坚持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协会不断造势,从业者执着做事,上下呼应,上下联动,锲而不舍,共同努力,真正把文化的软实力变为促进紫砂业发展的硬实力。
以上就是紫砂壶信息网整理的关于“史俊棠:独步天下的宜兴紫砂陶”的相关介绍。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紫砂知识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bfcf9f937fa72c26ca95bcef886af14b_38211.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