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心中的凤凰 2017-09-18

  入秋后的丁蜀龙溪公园上空,形状各异、五彩斑斓的鹞子与朵朵白云相映成辉,而期间一只凤凰鹞子翩翩起舞,穿梭于白云之中,美丽的凤尾在云中忽隐忽现,引得众人驻足观望。
放飞鹞子的是一位中年汉子,熟悉的人都称他为张师傅,而且都知道他是一个“能工巧匠”。
  张师傅大名叫张立新,是精陶集团的退休工人,今年五十有七。
张师傅原在单位里是个烧窑工,三十年的烧窑生涯,使他对红色的火焰有了深深的感情,张师傅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想象,每天面对熊熊的烈焰,观察着窑变的陶瓷精品,他竟联想到了郭沫若的《凤凰涅 》,心里便整天有只“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的凤凰,直至退休还是挥之不去。
于是他便找出许久没动过的工具,取来竹子、花纸和糨糊,动手做起凤凰鹞子。
他要把心中的这只“凤凰”放飞天空,展翅翱翔。
  张师傅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扎花灯和鹞子,悟性极高的他不久便学得一手好活,每年元宵节,他扎的花灯都会被左邻右舍索要一空。
张师傅初中毕业后,下放到了农村。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为万物生长提供了空间。
张师傅与兔子、蛤蟆等动物有了亲密接触,与蜻蜓、蝴蝶等昆虫有了短距离接近,他善于观察动物、昆虫的一举一动,并产生创作灵感,在下放农村的几年时间里,他扎的兔子、金蟾花灯已小有名气;扎的蜻蜓、蝴蝶鹞子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回城工作后,他在节庆时分经常为单位和邻里扎些花灯和鹞子。
张师傅扎的各式动物花灯栩栩如生,扎的板式、硬翅、软翅、立体、串式等各式鹞子简约、大方,参加比赛屡屡获奖,前来请他扎花灯和鹞子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
一次,川埠某部在“八一”前夕慕名找到张师傅,请他扎一盏三四平方米的五角星和一盏四五米长的步枪花灯,张师傅应允后便精心构思和设计起来。
他买来上好的竹子、纸张和绸布,开竹、扎灯胆、搓纸……近五十道工序,张师傅道道工序一丝不苟。
他认为慢工出细活,两盏花灯整整耗费了他半个月的工夫。
花灯扎好后,他又仔细地进行了修正,在他心里,部队所需要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能为部队做点事,是他的荣耀。
  扎花灯、扎鹞子是我国的传统工艺。
面对现在市场上用机器生产的各式花灯和鹞子,张师傅觉得缺乏传统,少了灵气。
目前,他正着手用纯手工制作一盏更大、更美的金蟾花灯,准备参加明年的南京“金陵灯会”呢!  (本文已被浏览 1782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af11d0fc2661b4fc0a54d101d3779023_3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