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紫砂名家吕俊杰:“功在壶外”的紫砂大师 2017-09-07

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紫砂名家吕俊杰:“功在壶外”的紫砂大师     光头、墨镜,吕俊杰的装扮,在人们印象中以儒雅之风著称的紫砂大师中,显得格外另类。
一如他的壶艺,创新,再创新,透着股“越界”的神韵。
练武术、做慈善、当演员、拍电视剧……这一项项事业似乎看起来与壶艺不相关,却也正是这些不相关,造就了这位紫砂界的“怪才”。
    练武           吕俊杰16岁开始学做第一把紫砂壶。
1981年,他进紫砂厂当学徒,全班有20多名同学。
那时,紫砂业不繁荣,学徒月工资仅有18元,比烧窑工低很多。
很多同学熬不住,纷纷改行了。
吕俊杰凭借对紫砂壶艺天生的热爱,从未感到枯燥乏味,一直坚持下来。
“每当从窑中捧出一件带着温度的新作,我就充满幸福感。
”吕俊杰说。
        小时候,吕俊杰身体弱,被人一推就倒。
上世纪70年代,他在蜀山脚下的东坡小学读书,在学校总受其他男孩欺负,打架从没赢过,经常鼻青脸肿地回家。
他父亲一看,说:“这不行,必须强身健体!”于是特意从丁山请了一位拳师教他武艺。
        刚开始,师父嫌吕俊杰底子太差,一只脚金鸡独立都站不稳,不愿收他为徒。
但他骨子里不服输,再三央求,师父勉强答应教些少林洪拳的基本功,命他回家在天花板上垂一根线,在齐眉高的地方挂一个小纽扣,每天踢纽扣几百下。
一开始,他没力气,韧带也紧,几乎一踢腿就摔倒。
坚持了半年后,竟然练出了点儿功夫,“想踢人鼻子绝不会踢到耳朵”。
这种小小的成功,让吕俊杰爱上了练武。
        练武的经历让吕俊杰不仅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使思维更灵活。
此外,他认识到,武功与壶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术动作分刚柔,节奏有快慢。
紫砂壶造型讲究方圆相济,线条有紧凑有舒缓。
”吕俊杰说,这种认识深化了他对美学的理解。
        后来,吕俊杰也一直在学习武术,这时武术已经成为他传播紫砂艺术的一种方式,他是在“带着使命弘扬紫砂文化。
”     慈善         开名车,好身材套着一身名牌,紫砂大师吕俊杰每次出场总让人眼前一亮。
他不回避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然而,这光鲜外表所包裹的,是一颗足以让人感受到温暖的爱心。
        2007年年底,吕俊杰把自己的精品“菩提”壶捐给了嫣然天使基金,这把壶在义拍会上引来众多爱心藏家竞购,最终以30万元高价成交。
2009年,在河南首届紫砂艺术节上,吕俊杰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特意创作的一把取名“生生不息”的紫砂壶再次拍出20万元,善款通过郑州慈善总会送往地震灾区。
2011年,吕俊杰的爱心触角伸向了革命老区江西——他携100万元来到江西省峡江县,为当地建起了一座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希望小学。
这所设施一应俱全的小学,成为井冈山下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
而随着“希望之光江西峡江俊杰学校”校牌竖起,这所小学也无法割舍地成了吕俊杰永久的牵挂。
2013年雅安地震后,吕俊杰毅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心爱作品——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合作的“大爱无疆”壶送南京义拍,与自己的另一把壶一起,再次拍出了100万元。
现场,他亲手在支票上写下“用于帮助雅安地震灾区儿童改善生活”后当场捐出。
        “一名成功的艺术家应该甘心与慈善结缘。
”吕俊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切切实实以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为——爱是懂得,美是分享。
    演员         吕俊杰还出演过央视大剧《紫玉金砂》中的镜空法师。
当时他没有当演员的经验,胡雪桦导演请他们父子担任壶艺顾问,一天晚上说:“俊杰,有个角色很适合你。
”         吕俊杰惊讶地说:“导演,我只会做壶,没当过演员。
”         导演说:“说你行你就行!”         没过多久,剧组让他去上海电影制片厂试妆,他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角色。
化妆师一上来就把他头发剃光了,吓得他羞于出门。
接着,给他穿上了袈裟,戴上白胡子。
导演嘿嘿一笑:“镜空法师就是你啦。
”         《紫玉金砂》这部剧采用同期录音,需要演员现场记住台词。
“我从小最怕背书,一背书就头疼。
为了演好角色,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台词记下了。
”吕俊杰略显尴尬地说。
        第一场戏在横店开拍时,导演一声令下,两个机器灯光一打,吕俊杰顿时脑袋一片空白,讲不出一句话。
“我实在太紧张了。
”吕俊杰说。
        但导演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在茶馆中与秦汉演一场对手戏。
那时天气炎热,这场戏从下午1点拍到晚上10点。
这次他做足了功课,成功进入角色。
一口气演完后,全场掌声雷动,他松了口气,脱下戏服,里衣竟能拧出水。
有了这次成功,直到整部戏拍完,他都顺风顺水,后来再拍《上海王》,已然驾轻就熟。
        经历不仅仅是经历,当其转化为内在力量的时候,产生的影响已不在事物本身层面。
    数“紫砂俊杰”,还看今朝         2013年,吕俊杰带着中国紫砂第一次走进了凡尔赛宫的艺术圣殿。
《生生不息之团聚壶》和《太极阴阳壶》被史蒂芬·洛克菲勒收藏。
参观一座欧洲古堡时,史蒂芬·洛克菲勒忽然来了兴致,请他表演中国功夫。
他毫不犹豫,当着一群欧洲贵族的面脱了西装,摆开架势。
吕俊杰认为:“这种场合,就应当展示中国艺术家的风采。
”         一套拳打完,史蒂芬·洛克菲勒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疯狂的男人才能做出疯狂的作品……”         吕俊杰认为,疯狂是艺术家内心的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不竭之源。
紫砂壶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的艺术,体现中国式的审美。
紫砂壶在形式上不能做得过分张扬,过分概念化,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搞怪。
所以“疯狂”对他来说,是澎湃的内心,表现在紫砂壶上,是意境之美。
        此外,吕俊杰具有与前辈名师相比更贴近生活的性情,他在追求作品的经典、朴素、大度这些风范的同时,还兼重来自生活的启发,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趣化为手下的造物,许多作品从整体造型到细节刻画都流露出今日生活景象的信息,这使得他的艺术别出一格地具有经典感与时代性、精神化与生活化有机统一的品质。
        这时,吕俊杰的这些“功在壶外”似乎说得通了。
        吕俊杰这几年一直在全国各地行走,他发现玩紫砂的收藏家趋于年轻化,这说明传统国粹正在融入现代生活。
“这很值得高兴。
”吕俊杰说,但同时也意识到紫砂艺术必须要创新,“创新可能走点弯路,但不创新只能是死路。
”         当谈及未来的打算,吕俊杰说:“如果紫砂不能很好反映这个时代,那么必然会沦落为文人案头怀旧的寄托品,无法有鲜活的生命。
”         因此,吕俊杰会在吸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艺术语言继续做属于当代的紫砂艺术品。
        何止是紫砂艺术,任何一门艺术,当创作者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时,就会无为而不为,以自然为纲,顺其规律发展。
现如今,紫砂俊杰,道器已成。
    以上就是紫砂壶信息网整理的关于“紫砂名家吕俊杰:“功在壶外”的紫砂大师”的相关介绍。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紫砂新闻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98441941c6663f6a11b40e0d5fd0741b_3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