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梅”题材系列作品创作体会 2017-02-13

“冰霜磨砺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雨,能开天地春”。
“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喜爱,以“梅”为题材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我是极其钟爱“梅”的,它苍劲的虬枝,细小的花瓣,清雅的香气,无一不令我陶醉。
于是我想以一种方式,把我的感觉,对“梅”的认识表达出来,这便有《喜梅》壶的创作。
红色的壶身圆润小巧,紫色的把、流、钮都是以小段的梅枝来造型,配以绿色的梅花点缀,反映了我当时的一种情感吧。
然而,总觉得意犹未尽,不能把梅花的风貌,我对梅花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酝酿良久,又有了《寻梅》壶的创作。
这次的壶身采用了一段老梅桩造型,历经多年风霜洗礼的树桩上凹凸不平,树皮脱落,枝节暴露,老态毕现,然而却有新枝在悄悄探出。
这正是梅花精气所在,我常常会被感动,感叹它的生命力之顽强,这也是我心中的梅,是我所要表达的梅花之梅,是我要传达的一种讯息:生命之美、希望之美。
闲来端详此壶,欣慰之余却有一点淡淡的遗憾,胸中好像还有一些尚未说出的话,还有一些尚未说出的话,还有一些东西没传递出来,如鲠在喉,让我寝食难安,于是决定再创作一款更能体现我心中的梅花:傲霜斗雪的梅花风骨的作品。
主题明确了,接下来是如何运用工艺手法来表现:壶身还是采用老树桩造型,不过加粗加大了,以显示其苍劲有力,壶盖上有一小截梅枝装饰,其间点缀朵朵花蕾,老枝新蕊,意趣盎然,而弯曲拱起的枝干同时也作为壶钮,美观实用。
一段枯枝作流,仿佛在不经意间便流出了干甜的清泉。
最费思量的还是壶把的造型设计,几种方案均不满意,不是不协调,就是不切题,苦思不得,忽然想到“提壶相呼,松风竹炉”的提梁壶。
对,就用提梁不觉心中一动,壶把有了,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段弯弯曲曲,满目疮痍的梅枝被设计成提梁型的把,把上的千疮百孔,枝枝节节,树纹树理以紫砂艺术的特殊手法加以表现,而在行将枯死的老枝下不可思议地长出了新枝,正悄悄地伸向壶身,并开花吐蕊,这提梁型的把造型突出了梅的精、气、神,有画龙点睛之妙。
细细品味整个造型,老枝的苍劲有力,新枝的鲜活生动,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梅的大气端庄,细腻婉约,也一一用心地予以诠释。
终于成功了,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
然而还有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得给它取个好名字,一个好的壶名能提升壶的品味。
最后定为“望梅”,取“望梅止渴”之意,虽此梅非彼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花是寻常百姓心中的至爱。
我在创作以梅为题材的系列作品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中,融入了对梅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了却我的一个梅花情结。
 (本文已被浏览 2604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95f33e7b54253d09e71b0b21a8cb1a80_3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