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紫砂篇:按质评价靠技艺升值 2017-05-12

    编者按:和讯理财、君领财富8月15日下午2时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财富管理报告(2013-2014)》。
该报告以中国经济新政为大背景,以“应变”为主题,充分评估了“克强经济学”给各投资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财指导,是业界首份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报告,也是首份将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融为一体的财富管理报告。
以下为《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紫砂投资部分。
  摘要:紫砂艺术作品融陶瓷文化、茶文化以及诗文、书画、篆刻、雕塑等诸多文化元素为一体,既是极具中华文化品味的、也是最能融入生活的艺术品。
同时又可收藏以丰富人们的财富保存和升值的方式。
简而言之,紫砂艺术品集实用、欣赏、把玩、收藏、投资于一体,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一、紫砂艺术品简介  在2013保利春拍中,被誉为“紫砂壶艺泰斗”的已故大师顾景舟的作品“寒汀石瓢壶”以1495万元成交,创出了顾景舟大师单件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也创出了紫砂领域里的最高单件作品的成交记录,致一些媒体以“回暖”、“回升”或“将开始新一轮上升”来评论紫砂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笔者在2009年春拍保利始推紫砂专场之际曾经撰文提出顾景舟大师作品价格将是紫砂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在一段时期里也是紫砂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标杆,会拓展人们对紫砂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念的认识,从而引领高端紫砂艺术品的市场发展。
而事实上顾景舟作品价格突破千万后,全社会艺术品收藏界对紫砂艺术品的关注度大幅提高,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紫砂艺术品已经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中很重要的一个门类。
  既然顾景舟作品的价格对市场有重要影响,那么就先把最近几年顾景舟大师的一些主要作品的成交价格梳理一下。
第一件有参考意义的顾景舟大师作品成交记录的是2008年嘉德春拍的“汉铎壶”。
国内最重要的拍卖公司之一的嘉德于2008年春拍时推出“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其中有紫砂作品24件,顾景舟大师作品“汉铎壶”以78.4万元成交;2008年嘉德秋拍,顾景舟作品“雨露天星提梁壶”以156.8万元成交;2009年嘉德秋拍,顾景舟作品“十一件咖啡套具”以224万元成交;2009年保利秋拍正式推出紫砂专场,顾景舟最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提壁套具”以313.6万元成交;2010年则是艺术品市场突破性的一年,国画、油画、当代艺术作品以及相关个高端艺术收藏品数千万、数以亿计的成交价格记录不断涌现,2010年嘉德春拍紫砂专场中,顾景舟的代表作品之一“上新桥壶”以448万元成交,顾景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大陆、台湾多名藏家手中辗转60余年的“相明石瓢壶”创出了1232万元的成交记录;2011年嘉德拍卖顾景舟的“雨露天星提梁壶”以1150万成交、“井栏壶”以1035万元成交、2011年保利拍卖顾景舟作品“十一件提壁套具”创出1782.5万元的成交记录;2012年瀚海拍卖顾景舟作品“提壁壶”以1288万元成交;2013年保利春拍中,顾景舟作品“寒汀石瓢壶”创出1495万元单件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历年拍卖中,除了这些成交过千万的精品代表作以外还有一些品质相对普通的顾景舟作品,成交价格从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没有一一列举。
)  紫砂艺术作品融陶瓷文化、茶文化以及诗文、书画、篆刻、雕塑等诸多文化元素为一体,既是极具中华文化品味的、也是最能融入生活的艺术品,同时也是极佳的文化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把健康的文化思想、积极的人生理念传导到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在品味生活、感受幸福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与其它门类的艺术品、收藏品相比,以紫砂壶为主体的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既可实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也可欣赏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又可收藏以丰富人们的财富保存和升值的方式——简而言之,紫砂艺术品集实用、欣赏、把玩、收藏、投资于一体,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的市场发展也就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状况、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关联性更强一些。
   二、紫砂艺术品市场发展  当然,作为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一个门类,它的市场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艺术收藏市场的大环境。
横向看整个中国艺术收藏品市场的状况,2010年前后这三年是空前繁荣的时段,相关艺术作品的成交价格从数百万到数千万乃至数亿元呈现裂变式的增长,但当2010年有关艺术作品创出过亿元的成交记录、2011年创出数亿以上的成交记录后开始出现了降温趋势,之后过亿的作品不易出现了,媒体评论艺术收藏品市场进入了调整时期。
从顾景舟大师作品的市场表现看,经过08年、09年的市场发展,2010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突破了千万大关,之后则进入了稳固阶段,并且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状态。
作为紫砂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向标,顾景舟作品的市场状况基本上也体现了目前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为什么紫砂艺术品市场没有像其它如书画作品市场一样出现明显的调整呢?实际上,在艺术品市场上,部分高端的艺术作品已经不单纯是被当作艺术收藏品而是当作投资运作的“艺术金融产品”——一些海外的投资机构投资“当代艺术作品”、一些原本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人积极参与其中,当部分作品如书画作品、当代艺术品等的市场价格推到过亿甚至4、5亿的时候,在短时期内人们的价值概念里已经没有了想象空间,市场调整也就难以避免。
而紫砂艺术品市场中,投资运作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大部分收藏者主要是源于自身对紫砂的喜爱,所以,紫砂艺术品市场虽然也受到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而它的价格发展基本保持着理性的趋势。
  最近这些年的紫砂艺术品市场发展可以分成两部分——2008年以前实际上是价值回归阶段,2009年、2010年后才是市场真正发展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大陆经济发展处于改革开放后的起步阶段,与港台地区经济还有较大差距,当时的紫砂艺术品主要是流向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台湾较好的经济状况以及对茶文化的热衷催生出了第一个紫砂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时期,那时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就有了超过百万元的成交记录,其他大师以及一些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有数万元到数十万元的市场定位。
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港台地区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此影响,紫砂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促使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也开始进入的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约2005年前后,内地的紫砂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升温,早先流向台湾地区的紫砂艺术作品也开始逐步回流到大陆市场,紫砂艺术品市场进入了恢复性的发展阶段,至2008年秋拍,顾景舟作品创出156.8万的成交单价,标志着紫砂艺术品市场基本恢复到了前期台湾地区繁荣时期的水平。
  紫砂艺术品市场至08年完成恢复性行情后,时逢09年至11年整个艺术品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阶段性鼎盛期,出现了多件过亿成交的艺术品,也创出了单价4、5亿的阶段性“天价”艺术品。
在这个市场环境下,以顾景舟的“相明石瓢壶”创出1232万元的成交记录为标志,人们对紫砂作品的价值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紫砂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可能正因为市场已经公认了顾景舟在一个历史年代的特殊意义,也认同了顾景舟作品价格的标杆意义,所以,高端紫砂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即顾景舟作品在一段时间里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即使到现在,市场定位真正超过千万的依然只要顾景舟大师的作品,而整个紫砂艺术品市场则在顾景舟作品这个标杆下进行着结构性的价值发现。
因为价格的因素,顾景舟作品已经不是一般紫砂壶收藏者的收藏目标,而是用来作为一个参考,去寻找挖掘有收藏潜力的紫砂艺术作品。
  在2010年顾景舟作品首次超过千万之时,紫砂艺术品市场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与顾景舟大师同时代的“紫砂七老”的作品的市场价格基本都在百万以内,当代大师作品的价格基本也在数万到数十万元之间。
最近两年里,顾景舟作品的价格稳中有进的表现促使人们对其他紫砂艺术大师、名家的优秀作品的价值认识不断提高。
在今年的春拍中,“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的作品也创出了650余万元的成交记录,而当代大师作品这两年里也出现了数件成交价格超过百万至数百万元的成交记录,这其实给予了广大的紫砂爱好者、收藏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更多的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的价值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会不断地得到重新发现。
   三、紫砂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  那么,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一个紫砂爱好者应该怎样参与紫砂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呢?  在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中,拍卖市场并不一定是多数收藏爱好者获得收藏品的主要渠道,但确实是了解作品市场状况的重要参考。
一些有重要影响的主流拍卖公司,他们在征集、推出艺术作品时也会比较严谨,多数上拍的作品通常也是他们认为比较有收藏价值或收藏潜力,拍卖结果数据也是让人们了解、分析市场状况的主要信息。
比如顾景舟作品,从最近几年历次拍卖数据看,有代表性的精品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同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成交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甚至还有更低的;当代健在的老一辈大师的作品近两年也有少数精品力作创出数百万的佳绩,同时也有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成交价格,偶尔也有流拍的。
那说明作品品质本身对作品的价值影响很大,一些品相相对一般或有瑕疵的作品的价值自然要低很多。
同一个艺术家因为创作作品时年龄、经历、状态不同导致作品品质的差异会很大,如入门初期、艺术成熟期、创作鼎盛期等不同时期所出的作品最后在市场上的价值表现差距也会很大。
收藏者或者艺术品投资人在关注某些艺术家及其作品时,可以通过有关公开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作品的价值进行认真客观评估而后再作选择。
  紫砂艺术品不是单纯的投资收藏品,它具备投资收藏的属性以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与生活紧密相关,人们可以在使用、欣赏、把玩,在品味生活、感受幸福的同时获得收藏投资的乐趣。
所以,参与紫砂艺术品收藏或投资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审美习惯、生活需求以及自身的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紫砂作品时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品质,更要关注作者的各方信息——从投资角度看,决定作品未来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于作者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近几年紫砂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状况,对下半年以及今后希望参与紫砂艺术品收藏或投资的紫砂爱好者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注大师精品力作  一些自身经济状况较好的、看好未来经济发展的、注重价值投资的收藏家,可以继续关注如顾景舟大师、当代有较大影响的大师名家的精品,这些作品尽管已经有较高的市场定位,但一个名家大师一生真正能留存于世的精品代表力作都是屈指可数的,而通常这些作品都是流向一些实力藏家手中,面世的会越来越少,所以这类作品的未来市场行情稳中有升是必然趋势。
但要注意的是同一个大师的作品品质也有较大差异,导致价值或价格差别也会很大,所以即便是泰斗的作品也要遵循按质评价的原则。
  (二)寻找处于价值洼地的作品  前面提到目前市场上过千万的唯顾景舟一枝独秀,能有数百万成交记录的当代大师作品也屈指可数,那么横向比较能否寻找到更有比价优势的作品、发现更好的收藏机会呢?实际上与顾景舟大师同时代的同样有突出艺术成就、在紫砂行业中也同样有着不凡影响的就有“紫砂七老”,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都有经典佳作流传于世。
前两年笔者就曾经撰文提出“紫砂七老”中除顾景舟以外的其他艺术前辈的作品市场定位与顾景舟作品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是一片未被挖掘的价值洼地,未来这些卓有造诣的紫砂艺术前辈们的作品价值一定会得到收藏界的重新认识——今年春拍中“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的作品创出650万元的最新成就记录,预示着这片洼地的价值发现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在当代大师名家中,目前能创出过百万乃至数百万成交记录的作品为数不多,而实际市场流通的作品多数在数万元、十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这些大师名家由于身处大好时代,他们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未来的艺术成就会超越前辈,相信有心的紫砂收藏者会在这里面寻找到很好的收藏投资的机会。
  (三)挖掘有未来成长空间的潜力作品  无论是泰斗顾景舟还是当代老一辈造诣突出的大师名家,都是由年轻时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第一件突破千万的“相明石瓢壶”和今春创出1495万元成交新高的“寒汀石瓢壶”都是顾景舟大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也就是说制作这两把壶时顾景舟只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紫砂艺人,无论当时这两把壶有多么的精妙,有谁会知道这两把壶能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成为传奇呢?这就给今天的紫砂收藏投资者一个最好的启示:在当今的中青年紫砂艺术家群体里,未来同样可能会成长出有非凡成就的艺术大家。
而在挖掘这种收藏投资机会时,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为人品质——作品的品质是评判作品价值的基础,而包括作者的艺术才华、艺术个性、艺术思想、艺术品格、艺术精神以及社会影响、行业地位等在内的诸多综合面貌都是决定作品未来价值评判的根本因素。
所以,紫砂爱好者在实际收藏投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初期接触紫砂的爱好者,可以先关注目前市场定位在数千元至一两万或数万元以内的年轻紫砂艺人或艺术家的作品。
而未来能有成长潜力的年轻紫砂学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下通常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扎实的传统基础或专业功底、有高等文化教育基础、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思想,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社会和行业都怀有较强的责任心。
  笔者应邀而作“紫砂投资报告”,实际上笔者个人始终认为,紫砂艺术品不必过分强调它的投资功能,而是更多地感受紫砂艺术品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可以在品味生活、欣赏国粹文化精华的同时,享受到收藏紫砂、投资紫砂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机构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从建国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中国绘画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毛泽东同志1951年为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名算起,已有56年的历史。
    专家简介:堵江华 号文砂 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
1989年开始由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转向紫砂艺术的学习、创作和研究。
2006年5月,堵江华先生因为出色的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以及对紫砂文化发展所作的努力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肯定,成为中国最高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和艺术学府----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位紫砂艺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而将紫砂这门源于宜兴的传统民间艺术真正引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将为高端紫砂艺术人才的培养、紫砂艺术研究和紫砂文化发展传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已被浏览 533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8f1fb8478fe5f0e6770bda52650d43dd_4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