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画艺术派生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其中砚的历史甚为久远,在仰韶文化初期已有石砚出现。
早期的砚料多取于天然的砾石,并有陶砚、瓷砚以及其它材质的砚品。
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几百件宜兴紫砂精品中就有几十方宫廷紫砂砚,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紫砂的文化价值是如此的厚重,所涉及的艺术领域是如此的广阔。
旧藏的紫砂砚以雍正朝为最早,如清宫懋勤殿的“紫砂金漆云蝠砚”,呈扁饼形,砚面突起成砚膛,外环水渠为砚池,设计巧妙,造型简洁,沉稳古雅。
砚口上堆塑彩绘缠枝灵芝纹,砚边描金云朵以及蝙蝠和寿字,非常精致华贵。
据说该砚是故宫仅存的雍正皇帝御用的紫砂砚。
清乾隆时的紫砂砚,砚色深凝美观,与紫檀木盒相配,更显皇家气派。
仿古紫砂御题诗套砚由6件紫砂砚组成,置于紫檀木托盘内,分别配有嵌玉紫檀木砚盒,并随形镶嵌玉螭纹、玉兽面纹、玉卧蚕等,盒面上还有填金的隶书御铭,如:“一规内涵八棱砥,琢端匹绛润而理,平水圆璧安足拟。
”“月之精,顾兔生。
三五盈,扬光明。
友墨卿,宣菅城。
洽华英,规而成”等,与砚台相映成趣,熠熠生辉。
这都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时特制的御用砚品。
再如“宜兴窑紫砂八棱大砚”,硕大厚重,砚高5厘米多,直径38厘米有余,呈铁锈红,砚侧装饰了首尾相连的夔龙纹和回锦纹,富有浅浮雕艺术效果,古朴而庄重,近似隋唐辟雍砚之风格。
这些砚品,彰显了紫砂无名大师对宫廷艺术的巨大贡献。
在当今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也有不少人制作过紫砂砚。
徐秀棠大师曾于1995年制作了一方紫砂砚,呈紫红色,圆形,弧度丰满柔润。
砚膛凸起,外环水渠萦回。
砚边弧线上有两个切口,凹陷成笔架,边沿似山峰。
砚台背面的铭文为:“平水夕阳笔卧山,乙亥秀棠作。
”汪寅仙大师曾设计制作了一套鱼形文具,由笔筒、笔洗、笔架、砚台、水注、镇纸、印泥盒等12件组成,其中的鱼形砚台,用红色砂泥制成,抽象写意,形制十分可爱,生动活泼中给人以文化气息。
已故的蒋蓉大师是擅制像真塑器的高手,她用红泥制作的“双龙戏珠砚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砚台上的两条游龙呈半浮雕状,根根龙须清晰,片片龙鳞可辨,两个龙首戏珠,两条龙尾交错,仿佛腾跃于水泽之畔,潜藏于龙潭一隅,精美绝伦。
                 (蒋尧基 文/摄)     蒋蓉制紫砂双龙戏珠砚     乾隆御铭紫砂砚台    雍正御用紫砂金漆云蝠砚
(本文已被浏览 1986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8c1c6312ecacaba14fa76137d0ba91bb_40533.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