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心·松鼠葡萄紫砂壶裴石民·五蝠蟠桃壶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
 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
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
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
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
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
这个时期出现了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蒋蓉·月色蛙莲壶吴云根·双柿壶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
这是宜兴历代艺人根据紫砂泥料特殊分子结构和各式产品造型要求所创造的。
清末时期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
不论圆、腰圆、四方、六面、侧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随意制作。
同时还为造型的平面变化提供条件,这就形成紫砂结构严谨、口盖紧密、线条清晰等工艺特点。
壶盖的制作最能显示出其工艺技术水平。
圆形壶盖能通转而不滞,准合无间隙摇晃,倒茶也没有落帽忧;六方壶盖,无论从任何角度盖上,均能吻合得天衣无缝。
所有这些独特的高难度的成型技法,是其他陶瓷产品无法比拟的。
(本文已被浏览 2465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8664c3f102a468e588c3e10a54ac5d3c_40763.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