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曼生壶:紫砂龙头 万金难求 2018-06-19

    紫砂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异军突起,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壶的制作、鉴赏与收藏达到了顶峰。
由明至今,紫砂壶吸引了许多收藏家,高端紫砂艺术品的成交价格也在不断刷新。
在紫砂壶的数百年历史中,有一个名字无法逾越,那就是“陈曼生”,他可称得上是改写紫砂历史的人,把紫砂壶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提升到文人赏玩的藏品。
  陈曼生独创文人紫砂壶  说起紫砂壶,不能不提陈曼生。
陈曼生即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浙江钱塘人。
他的本职工作是当县太爷,担任溧阳县知县。
可是此人太痴迷紫砂壶了,经常不升堂、不断案,偷偷溜到宜兴去品新茗、赏新壶。
陈曼生也是个才子,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是“西泠八大家”之一。
出版过《种榆仙馆印谱》等许多“学术成果”。
因为爱壶,陈曼生放下县太爷的身段,找到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与他们达成协议,联合开发紫砂新品。
具体的分工是,陈曼生负责设计与篆刻,杨家兄妹负责捏制与烧成。
双方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创作了大量的紫砂名壶。
陈曼生的运刀犹如雷霆万钧,显得雄健朴茂,金石味十足,杨氏兄妹的壶线条简洁、做工规整。
“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实际上,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
虽然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但壶随字贵。
  陈曼生与杨家兄妹合作,在壶体上刻字、作画的工艺,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另外曼生壶还有个显著特点,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陈曼生还以县太爷的身份和西泠名家的影响带动了一批文人墨客、朝野名士,共同关心、一起扶持紫砂业的发展,大大地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和做壶人的社会地位。
他们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将文人艺术与制壶技艺有机结合,使文人紫砂壶成为一种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
正是因为陈曼生,中国的紫砂文化才得以流传,紫砂壶从此以文人玩物的身分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陈曼生对紫砂业的贡献是别人不可替代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于右任、关山月、刘海粟、陈大羽、冯其庸、韩美林、亚明、唐云、启功等现当代的文化名流,都是陈曼生的同道者、后来人。
  壶铭意味深长  “曼生壶”的风格独特,内涵丰富。
尤其是壶铭,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举例如下。
  壶铭之一:“月满则亏。
置之左右,以为我规。
”这是刻在一把半月壶上的座右铭。
意思是,盛极必衰,乐极生悲,我将这把壶随身携带,放在眼前,作为我为人处世的一个提醒。
  壶铭之二:“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臧者,好也。
偕臧者,大家都好也。
这是刻在一把方货上的壶铭。
意思比较明确:对内,我们亲兄弟明算账;对外,我们讲原则守规矩。
这样一来,对我对你都会有好处。
  壶铭之三:“笠荫,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这一句文气更足,雅趣也更浓,是刻在一把斗笠壶上的。
者,中暑也。
意思说啊,斗笠可以遮阴去暑,而茶汤可以解渴,两者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佛祖没有告诉我。
平实中透着机趣。
  陈曼生写壶铭,确实堪称一绝。
那些句子既切壶,又切茶,而且意味深远。
其实在陈曼生之前,许多陶器上已经出现了铭文,但档次都不是很高。
例如:“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这是教人懂礼貌的,叫人别一个劲地老敲人家的门。
再如:“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这是炫耀主人有钱的,没什么文化气息。
又如:“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
”这显然是句套话,文化含量稀薄。
  后世名家争相收藏曼生壶  收藏紫砂壶,造型、工艺固然重要,但魅力的根本在于文人气质。
陈曼生将紫砂与“诗书画印”完美融合,制作的“曼生十八学士壶”被紫砂界奉为永恒之经典。
曼生十八学士壶曾作为一种品位的象征,被许多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所追捧,不惜为一壶而掷千金。
“曼生壶”历经百年沧桑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因其独特的历史文物价值,被收藏于博物馆或被锁在保险柜中,成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陈曼生与制壶高手杨彭年合作,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
自陈曼生起,所创制的紫砂壶不仅造型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曼生壶”的命名都是经过创作者精心构思而得,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极富哲理,包含了陈曼生对中国哲学的深刻理解,从而演绎成具有美学内涵的紫砂作品。
如此高品位的紫砂壶一经面世,便身价不菲,除了紫砂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达官贵人、富豪巨贾,也为一壶不惜重金争购。
  据史载,当年广东巡抚、收藏大家吴大澂,是个学富五车的文人,他四处托人求曼生壶而不得,感叹万分地说:“金银非老夫所爱,乌纱亦非老夫所求,惟曼生壶令老夫心动而终难遂愿,此乃一生之憾矣。
”他终于在晚年如愿得一曼生匏瓜学士壶,珍爱有加。
吴大澂位高权重,求一曼生壶尚且如此艰难,可见即使在当时,“曼生壶”也是壶中君子,可遇不可求。
  在中国,“曼生壶”最大的藏家可能就是当代著名国画家、文物收藏家唐云了。
他藏有曼生十八壶的八壶精品,其中笠荫学士壶原为画家亚明的心爱藏品,一次唐老在亚明的家中见到此壶,便念念不忘。
回到上海家中后,他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不顾年老体弱,竟然时隔不久又专程赶到南京,住在亚明的沙砚居中,只为看壶,爱不释手。
如此往返于南京多次,亚明虽然自己也心爱此壶之极,但见好友唐老爱壶心切,念其年事已高,生怕他犯病出事,最终慨然相赠。
  唐云毕生藏品中最具代表价值的就是八把“曼生壶”,数量之多、藏品之精、堪称独步天下。
晚年的唐云对每一把“曼生壶”厚爱有加,他偏爱其中一把“石瓢提梁壶”,常常用来泡茶,还特意把家里厨房的水龙头包上橡皮,生怕洗壶时有所闪失,破坏了宝贝。
  据悉,唐云共收藏有井栏壶、夸包壶、合欢壶(两把)、扁壶、瓢壶、笠荫壶、石瓢提梁壶,每把都配有陈曼生相对应的铭文。
后来,杭州市政府特建了唐云艺术馆,将其毕生心血呵护的8把求之不易的“曼生壶”珍藏。
  真品曼生壶有价无市  嘉德拍卖曾有过关于“曼生壶”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最高纪录。
一把来自美国藏家的曼生紫砂茶壶,曾在嘉德被拍到78万人民币的价格。
但是这已经是早年的价格,此后再没有曼生壶在市场上露面,它也变得有价无市。
那么到底曼生壶的价值到底有多高,一位紫砂壶藏家陈建泉告诉记者,他有一把精仿的曼生壶,无论壶铭的笔画力度、还是包浆都仿得十分到位。
即使这样一把彷品,藏家表示,即使有人出价10万元也不会卖,因为曼生壶真品只有在博物馆中可以见到,好的仿品也是难得一见。
 (本文已被浏览 1003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5e0e1c7c323ae184e7a89141b869c51e_4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