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紫砂花器大师:汪寅仙个人照片
汪寅仙擅长紫砂“花货”制作,她的花货气韵生动,维妙维肖,在造型设计上不为传统壶式所约束。
其作品《岁寒三友壶》、《梅桩壶》、《南瓜壶》等样样堪称当代花货之经典,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更被陶艺家争相模仿。
汪寅仙说:“古人云壶中有乾坤,紫砂泥的可塑性赋予我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紫砂壶艺的继承相对容易,创新则需要开放性的美学体验,需要现代设计理念的滋养。
在我看来,现代的设计理念核心在思想和创作的自由,造型设计是思维的战斗,我将现代的设计理念融进花货造型,使花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
”
虚报年龄 刻苦求艺
汪寅仙的成就与其早年的学艺是分不开的。
回忆起少女时期的学徒经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婆婆依旧历历在目。
1943年,汪寅仙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
“第一次见到紫砂壶是在小学五年级,有一回,学校的操场上举办了一次陶瓷展,包括紫砂工艺陶,日用陶。
当时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紫砂工艺品,非常兴奋,原来用泥巴能做出这么多有趣的玩意儿!从那一刻起,我与紫砂结了缘,梦想以后也当一名陶手。
”
1956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旧称)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汪寅仙终于有了学习陶艺的机会,但她却愁眉不展,因为她还不够招生年龄。
“当时我只有13岁,算虚岁也才14。
我跑到开年龄证明的主任处说‘我15岁了’。
主任十有八九瞧出来我是谎报,但他或许怜惜我的求学之心,竟爽快地给开了15岁的证明。
”
就这样,汪寅仙进了合作社,拜在老艺人吴云根手下学艺。
紫砂手艺入门要从捶泥开始,一块泥片需要均匀敲打六七十次,挤出泥内空气,才能使用。
“我当时年龄小,没力气,光捶泥一项就耗费了很大体力。
加上家里弟弟妹妹多,要照顾家庭,因此学得很慢,成绩并不理想。
”
不服输的汪寅仙开始了加班加点,除了白天学做壶,晚上还要在合作社安排的东坡书院里上夜课学理论,下课后,已经是月亮高挂,然而汪寅仙的课余时间方才开始。
汪寅仙回忆说:“过去没有电灯,我点着蜡烛练习捶泥,围身桶,推墙刮底。
那时候确实艰苦,连买蜡烛的钱都是从自己的饭菜津贴里节省出来的。
多年后,我悟出顾景舟大师为什么将壶艺视为生命,因为做壶人太不容易啦。
”
汪寅仙刚开始跟随吴云根学习的是光货,她还利用周末尝试做一些花货小东西,例如小茨菰、花生、核桃、树叶等小玩意儿。
“有一回我做的小玩意儿被吴云根看到了,他说:‘老堂梗(宜兴话对小孩子的爱称),你喜欢做花货,我带你去见老朱吧。
’”
吴云根所说的老朱,正是七大老艺人之一的花货巨匠心。
心欣赏汪寅仙的执着和努力,点名受她为徒弟,更将爱徒引荐给顾景舟大师。
在多位名师手把手的教导下,汪寅仙进步飞速,还未到结业,她已掌握全部基本功,还被厂里选为“小指导”,教新入门的孩子了。
仿古,与古人的对话
1959年,汪寅仙毕业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她与老师傅们一起前往南京博物院参观学习,这一趟南京之行,成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在南博地下室里,她看到了国宝《圣思桃杯》,这件明末清初的紫砂杯构思奇巧,技艺精湛,使汪寅仙震惊不小。
“不久后,我又得到一个天大的惊喜,厂里安排我协助心仿制《圣思桃杯》。
这件小小的陶杯杯底粘了14片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桃叶,捏塑和烧造水平极高。
为了完成任务,朱老不顾冬天的严寒,不分昼夜地仿制。
”
作为助手,汪寅仙并没有简单模仿,而是一遍做一遍思考紫砂艺术的本源。
“紫砂造型从哪里来?它们为什么美?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古人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造型?”汪寅仙从一片桃叶、一段桃枝的复制中,渐渐悟出:“紫砂造型源于人文情怀和大自然的大美。
紫砂真正的艺术高度,是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
《圣思桃杯》的泥坯成型后,烧成难度也很大。
汪寅仙说:“陶杯用桃叶和桃子做底足,烧的时候不能正放,正放会磨损,要扣过来放,但倒置又容易变形。
我从轿子的结构中得到启发,专门做了个窑具,把陶杯放在窑具里,内外箍住。
开窑之后,我松了口气——没有变形!”
这次仿制经历让汪寅仙的技艺和艺术修养水平都得到了突飞猛进。
后来她独自仿制的《圣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阁所收藏。
汪寅仙在艺术之路上没有满足感,她说:“仿古的目的是为了与古人对话,体味传统精髓,力争创新。
我不能止步于仿制古人作品,我尝试着把《圣思桃杯》的桃叶换成葡萄叶,将桃枝换成葡萄枝,创作出《葡萄杯》。
但左看右看,总感到那杯子是静止的,缺乏动感。
如何让杯子具有活力呢?我有在杯身加了两只小松鼠,葡萄杯一下子有了生命力。
这件作品得到顾景舟大师的称赞,后来还被选为邓小平出访日本的国礼。
”
汪寅仙说,用紫砂壶泡茶是任何盛器都无法媲美的。
无论是何种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将茶中有机营养发挥到极致。
“要想让更多的人爱紫砂壶,首先要将中国的茶文化深入推广。
”汪寅仙说,紫砂因茶而生,由茶乃盛,最终携茶而美。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紫砂新闻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5a41c188dc1fc05b397530353058fbfd_36758.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