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八饼头纲,为鸾为(上羽下王),得雌者昌 2017-10-06

  此铭文由陈鸿寿题刻于杨彭年所制的“合欢壶”壶肩,为肩刻题铭。
壶底钤阳文篆印“曼生”。
行楷15字铭文沿壶肩圆形分布成“合围”之势(铭文拓片见图)。
  “八饼头纲”,是指北宋著名的贡茶——福建建溪龙凤团茶。
此茶由北宋丁谓、蔡襄始创,曾名重一时。
据清《广群芳谱·茶谱》记载:“建州(治所在今福建瓯)有大小龙团,始于丁谓,成于蔡君谟。
宋太平兴国二年,始造龙凤团茶。
咸平初,丁与福建漕(转运史)监造御茶,进龙凤团。
庆历中,蔡襄为漕,始制小龙团茶。
”龙凤团茶产于福建建溪两岸,团状如团饼,饰有龙凤图案,冠名“龙凤团茶”。
大臣丁谓任福建转运史督造贡茶时,始造大龙团茶,每斤八饼,后任蔡襄在此基础上对大龙团茶加以改进,于1023年首次制造了更为精致的小龙团茶。
  建溪龙凤团茶最为精好的是“头纲”。
即指惊蛰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
据《北苑茶录》载:“每岁分十余纲,惟白茶自惊蛰前兴役,浃日而成,飞骑疾驰,不出仲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
这种“头纲”茶,品质优异,数量极少,主要用于进献皇上。
当朝的高官权贵曾有“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的感叹,可见此茶的珍贵。
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中写道:宋仁宗赵祯对此茶“尤所珍惜,……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两府八家分割以归,……藏以为宝”,“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
”八位高官,仅获赐一饼,且分割而归,藏以为宝;身为谏官的欧阳修,供奉杖内二十余年仅获一赐,此茶之身价可想而知。
  对于龙凤团茶,大文豪苏东坡也是望眼欲穿,企盼能获得皇上一赐。
他在《七年九月自广陵如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之一中云: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
上人间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道出了苏东坡企盼能获赐“头纲八饼茶”的心情。
  “八饼头纲”是进献皇帝的贡茶,高官权贵只能偶尔获得一赐。
然而作为素有爱茶重水癖好的文人雅士、隐逸高僧,如能品尝到建溪龙凤团茶,那是惊喜异常的。
“扬州八怪” 之一的郑板桥就有这样一次奇遇。
惊喜之余,特作《家兖州太守赠》记载其事。
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
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
  兖州太守与郑板桥是同族,皇帝能赐自己同族头纲八饼贡茶,郑板桥当然也感到光彩,特别是自己还能品尝此茶,心里就格外高兴。
然而,郑板桥并不满足于自己有此口福,他想到的却是:这样好的头纲八饼茶何时能分赐给平民百姓呢?  “八饼头纲”团饼茶上都饰有龙、凤图案,这里所指的图案是凤的同类:“鸾”与“皇” 。
  “鸾”,传说中的五彩神鸟。
据《山海经·女床山》载:“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
其阳多赤铜,其有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  “(上羽下王)”,古作“皇”,今作“凰”。
“凤”和“凰”也是古代传说中的五彩神鸟,雄称凤,雌称凰。
据《山海经·南山经·丹穴山》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  古人相信,能够见到鸾鸟和凤凰则天下安宁。
可见“鸾”和“凰”、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
  “得雌者昌”。
“鸾”和“皇”(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
”其形:“鸡头、蛇头、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尔雅·释鸟·郭璞注》)。
”其实,自然界中并无此鸟,犹如自然界里并不存在“龙”、“麒麟”一样,它们只是人们心目中吉祥,兴昌的一种象征。
贡茶的制造者在“八饼头纲”团饼茶上饰龙、凤图案,一方面是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另一方面也是寓意:“见则天下安宁”。
  铭文作者、当过溧阳县令的陈鸿寿是否品尝过皇帝赐给的“八饼头纲”茶或者见过这种贡茶,笔者不得而知。
不过相信他是知道这种贡茶的。
不仅知道,而且对高官权贵获赐的团茶上面所饰的图案哪一种最好还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得雌者昌”。
  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谓凤,雌为鸾、凰(皇)。
自古以来,“鸾”和“凰”一直是女子的象征。
汉司马相如在《琴歌》中云:“凤兮凤兮归故里,遨游四海求其凰”。
“凤求凰”,象征着男子对女子美满爱情的追求。
古人云:“鸾凤和鸣”,则象征着夫妻和美,家庭和睦。
“得雌者昌”,在铭文作者看来,如能得到饰有“鸾”和“凰”(皇)图案的八饼头纲茶,则将预示着夫妻和美、全家和睦、家业兴昌。
  短短十二字的铭文,作者通过用典的修辞手法,将茗(八饼头纲茶)、壶名、壶形(合欢壶)巧妙地构建其间,撰成一则切茗、切壶名兼切壶形的佳铭。
尽管铭文作者也许从未获赐或品尝过饰有鸾、凤图案的“八饼头纲”贡茶,但是,当时文人雅士们对“八饼头纲”贡茶的向往之情却跃然砂壶之上。
 (本文已被浏览 6335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554d995510a95c493c8accdb601f9eeb_3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