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茶室四宝”,传统的茶具 2017-05-17

    所谓的“茶室四宝”,缺一不可。
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茶壶)、若琛瓯(品茶杯)。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
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
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
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
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
我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
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
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
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
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
仿佛也有烧蜡的。
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
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
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
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
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若琛瓯即品茶杯。
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
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
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
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外,乌龙茶的冲泡中,仍用到其它名目繁多的茶具,简单介绍如下:    茶船和茶盘。
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
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
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
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从开始的烫杯热壶,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双层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层,不致弄脏台面。
茶盘的质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
我自己有个状如莲花的紫砂小茶盘,很是小巧美观。
    茶海。
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
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
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
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
现在也常用不锈钢的过滤器,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汤由滤器流入茶海,以滤去茶渣。
此法我认为不可取,因不锈钢本身多少有些异味。
至少用于闻香的二泡茶,不可用滤器。
    茶荷。
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瓷质或竹质,用做盛干茶,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
好的瓷质茶荷本身就是工艺品,奈何许多茶艺馆略去茶荷不用,甚是可惜。
    闻香杯。
闻香之用,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
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茶匙。
多为竹质,如今亦有黄杨木质,一端弯曲,用来投茶入壶和自壶内掏出茶渣。
    此外还有茶盂、茶夹、茶则、茶漏等辅助茶具,品种繁多,泡茶时并非一定使用,这里不再细谈。
    --------------------------------------------------------------------------------    在现代的生活茶艺中,常用到的泡茶器具有:茶壶、壶垫、盖杯、煮水器、茶船、茶杯、杯托、茶海、茶荷、茶匙、茶则、茶盅、奉茶盘、水盂等。
这些器具的造型、颜色、材质都不一,我们可选用较实用且能操作自如的器具来搭配。
花茶、绿茶及较注重香气的青茶类,可用瓷壶、盖杯(盖碗)或玻璃杯来冲泡;部分发酵的乌龙茶、铁观音、水仙等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碎红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
品饮绿茶或其他细嫩的茶类,不论用何种茶具均宜小不宜大,因用大杯则水量多、热度高,易使茶汤有「熟汤」味。
    -----------------------------    家庭中收贮茶叶,则以罐贮法为宜。
罐贮可用瓷瓶、陶罐、漆盒、玻璃罐等容器,尤以锡罐为好。
放入一小袋硅胶(出现红色时取出,用微火烘或日晒至变绿色,又可继续使用),效果将更理想。
    上一篇:浅谈紫砂壶陶刻 下一篇:紫砂器具的装饰艺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48f1f8a28fc5d07e3464bd82b48b83ab_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