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紫砂资料
特价紫砂壶

张兴根: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2018-01-15

紫砂壶信息网资讯: 张兴根: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在新建镇南塘村义北自然村,这几天,今年已67岁的村民张兴根,紧盯着自己种植的60多亩花卉苗木林,盘算着如何使这片林地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经过深入思考,他有了新计划:除了上网销售拓展市场外,准备打造一个兼具摄影基地功能的生态园。
    想法时尚的张兴根,曾因一次生意失败而欠下了一屁股债。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和妻子把希望落在了承包的20亩田地上。
经多次考察,张兴根将眼光瞄上绿化及果树苗木栽培。
他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绿化苗木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2000年冬季,为了节省种子成本,他和妻子赶到紧邻新建镇的常州市金坛区儒林,在石子路里捡拾从精品香樟树上掉落下来的种子。
寒风中,两人被冻得瑟瑟发抖。
    在村民眼里,种树就是挖个坑,把树种埋下去,等它慢慢长大,没什么可讲究。
张兴根起初也这么认为。
可是,三年后树种变成树苗,上门的经销商看了后却直摇头。
面对现实张兴根才幡然悔悟,深深地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好的苗木才能卖出价钱,若不经常修剪、培养树苗,令其任意生长的话,树苗就会长得乱七八糟,行情差的时候,只能砍了当柴烧。
为提高苗木品质,张兴根特意找来相关书本自学,并到处奔走“取经”。
“通过学习,我这才知道,种树有很多门道,比如作行道树的樟树,修剪时分枝高度不能低于2.5米,低于这个标准,会影响到城市公交车的通行。
”这些标准,都装进了张兴根的心里。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当年寒风中捡来的一袋精品香樟树种子,如今已枝繁叶茂,并售出800多棵,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尝到苗木栽培甜头的张兴根,开始钻研培育优质绿化苗木和果树苗木,提高“身娇价贵”品种的成活率。
几年前,打听到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的种植户能培育出高品质的名贵苗木后,张兴根便开着三轮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学习。
初到嘉泽镇,人生地不熟的张兴根在当地一家家苗木基地转悠,和种植户闲聊、想方设法地学习新技术。
渐渐地,他摸索出一套集众家之长的种植方法,并采用微滴灌技术、避雨栽培技术、延迟栽培技术等,先后引育了紫娇花、梭鱼草、海桐等15种优质绿化苗木,以及桃树、杏树等10种优质果树苗木。
张兴根不仅成为种植苗木的“土专家”,他的苗木园面积也从当年的20亩扩展到60多亩,年销售近30万元。
    如今,张兴根不仅还清了当年的债务,还成为村上最先富起来的农户之一。
走上致富路的张兴根,积极带动其他村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从不吝啬与他人分享种植经验,主动上门指导村民化解种植技术难题,并且还带动了一批农户就业增收。
目前,张兴根的花卉苗木园已成为新建镇绿化及果树苗木品种最多、质量最优的种植园之一。
    以上就是紫砂壶信息网整理的关于“张兴根:从门外汉到“土专家””的相关介绍。
    来源:紫砂壶信息网-宜兴新闻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477ffc4cfe5a70e0de9f19e12c4d9d04_3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