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与工艺大师汪寅仙交流壶艺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为了让紫砂这珍贵的“一丸土”走出深闺被人识,最大程度地将它的文化价值展现给大众,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可以说是用尽了心力。
走进赵炎雅趣浓郁的藏馆,紫砂含蓄而古意的韵致,顿时萦绕周身。
千余把精品紫砂壶令人目不暇接、暗自称奇。
徐汉棠的“冰纹石瓢”、蒋蓉的“荷叶青蛙”、鲍志强的“三阳开泰”、汪寅仙的西瓜壶、王寅春的方器……或规矩方圆,或大方隽永,或朴茂内敛,或细柔空透。
吉尼斯记录在册的最大紫砂壶在此闪烁着醇厚的光泽。
“顾景舟的石瓢,在我们馆里有八把,这在全国的壶友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一向含蓄质朴、不善言表的赵炎此刻骄傲地说。
然而,赵炎深深地知道,“养在深闺”是无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紫砂壶魅力的,藏品的共享是最大化体现藏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要弘扬紫砂文化,必须让紫砂艺术走向大众,为人所识,因而,自2009年6月开馆至今,北京紫砂艺术馆不断举办各类紫砂艺术展,其中“紫砂七绝”系列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紫砂七绝”包括“大师风采”、“名家名作”、“大家之家”、“力量中坚”、“丹青妙手”等七个版块。
其中“大师风采”展示了包括新中国七大老艺人、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经典之作。
“名家名作”则主要展示了目前业内公认的紫砂高手——“紫砂六家”潘持平、施小马、陈国良、吴群祥、葛陶中、江建翔的心血力作。
“丹青妙手”体现了文人书画与紫砂工艺的完美结合,“力量中坚”则不断推出在紫砂界很有潜质的中青年佼佼者们,仅去年来参展的国家级大师就有汪寅仙、吕尧臣、何道洪、鲍志强等7位。
赵炎说,他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将10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轮展一遍”。
赵炎认为,鉴定是紫砂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中国很多传统艺术相同,紫砂鉴定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依据,仅靠口传心授、仅凭眼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针对这一困扰,赵炎请来了宜兴紫砂界的鉴定专家,连搞了两场紫砂鉴定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赵炎说,办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交流。
藏家的收藏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不与公众分享,对社会而言无异于是浪费、损失。
藏品与心得的分享,不论是对藏友个人的认识还是对整个紫砂艺术界的提高都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藏”不尽意故“展”之,而赵炎却又觉得仅靠展览不能从理论上解决紫砂艺术的普及问题。
为了让紫砂艺术有书可循,2008年赵炎编写了《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紫砂陶艺卷》。
书中第一次脱离“陶”的大范畴,将紫砂独立成卷。
目前为止,这本书仍是宜兴紫砂界的工具书。
赵炎说,紫砂传统而具有包容性,可以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代表着一种文人式生活的精神取向,然而,它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如何使紫砂由民间工艺走向高端艺术层面,使紫砂收藏由“小众”变得“大众”,作为新一代的“紫砂人”,赵炎仍在孜孜不倦地思考与探寻。
(本文已被浏览 1806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4761abf2d46969df3a2c4afc4ebc82db_40730.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