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紫砂壶饮茶者都有同感,即同样的茶叶,放在刚买回的新紫砂壶中沏泡,与放在用旧的紫砂壶中沏泡,茶的香味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其外观愈光滑美观,同时紫砂泥的质地也随之变软,紫砂泥特有的气孔群全部打开而易于吸收茶香(此时即使以空壶注水,也略有茶味溢出),因紫砂陶土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气孔微细,气密度高,具较强的吸附力。
而用新紫砂壶沏茶,因其质地较结实、紧密而坚硬,紫砂泥的气孔未能全部张开,而不易吸收茶香。
如要使新壶在短时间内发挥茶叶的香气,可试用如下方法来促进泥质变软: (l)将新壶先用温水内外冲洗干净; (2)锅中放冷水,将新壶放入蒸煮一小时; (3)将壶从蒸锅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4)再次放入原锅中用同一锅水蒸煮一小时,晾凉后沏茶。
经上法蒸制的新紫砂壶,其泥质较前变软,气孔群基本张开而较易吸收茶味,这样泡出的茶汤就能发出较好的茶香。
紫砂陶茶具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
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
可谓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
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时书憧名"供春"者,因闲暇无事,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
又经自己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制壶技艺日精,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
 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形状古朴,奇拙,就模仿树瘿的造型,用手指捏为形,再用茶匙挖空内壁,做成几把"树瘿壶"。
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壶,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为其起名曰:"供春壶",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本文已被浏览 1411 次)
(转载请注明来源:紫砂壶信息网 http://www.zishahu.info/zhishi/27450d47a69a230549b2b05530a1243d_40504.html)
Copyright © 2014-2015 www.zishahu.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1096号-7